相关分类> 乃至十念 ben愿称名
第十八愿愿文之中的:
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。
这三句十二个字,也是净土宗的基柱之一,其重要可知;尤其“乃至十念”四个字,是往生的正定业,对念佛往生人绝对重要,因此对这四个字的解释,必须正确,不容丝毫的错解。下品下生的经文对“乃至十念”有如下的解释:
如是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十念。
上下二文一比对,岂不是显示第十八愿所讲的“乃至十念”就是口业的称念,而且是专称“南无阿弥陀佛”佛名,不是称念其他的诸佛菩萨。
文字两两对照几乎一致,内容也彼此相吻合。
隋朝以来,有些大德依自宗教理解释净土宗,解释第十八愿,则难免偏离净土宗的宗旨与特色,也错解了第十八愿的真正意涵。
譬如有人引用《阿含经》的“十念”来解释,哪十念呢?一、念佛;二、念法;三、念僧;四、念戒;五、念施;六、念天;七、念休息;八、念安般;九、 念身非常;十、念死。以这十种念来解释第十八愿的“乃至十念”。很明显,这十种念与“具足十念,称南无阿弥陀佛”是风马牛不相及的,与净土法门也没有关 系。所以,以《阿含经》的十念来解释第十八愿的“乃至十念”是彻彻底底错误的。
另外,也有人引用《弥勒菩萨所问经》的十种慈悲心来解释“乃至十念”,那也是错误的,与第十八愿的“乃至十念”也是完全没有关系的。
为什么他们的解释会不正确呢?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用纯正的净土经论来解释净土教义。净土宗的教义,唯有以纯正的净土经论来解释,真正的意涵才能显 示出来,如果以他宗的经典、教理来解释净土宗的教义,那一定会偏差,所谓“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”,这样,念佛人就无法正确理解弥陀愿力慈悲的救度,失去往 生成佛的真实大利。
现在我们以净土宗的经论来解释净土宗的经文,用经文来对照经文,比如刚才所说的下品下生经文所讲的“如是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十念”来看第十八愿所讲的“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”,当下就一目了然:这里所讲的“十念”就是十声南无阿弥陀佛,是指口业的称名念佛。
净土宗念佛,除了不是其他的十种念之外,也不是四种念佛当中的其他三种念佛。四种念佛是指:实相念佛、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和称名念佛。净土宗所讲的是称名念佛。
为什么弥陀的救度是要众生称名念佛呢?因为如果是其他三种念佛,不只下品下生的根机做不到,我们也做不到。而弥陀大慈大悲,就是要让我们所有的苦恼 众生都能够在今生今世,乃至现在就往生有分、往生一定,都能够安心欢喜地安住在念佛当中,而不会有所退转或改变。也就是要让我们晓得:往生极乐世界是容易 的,连我们这样烦恼强盛、业障深重的愚人、罪人也有分,而且今世、现在就能够确定往生有分了。
如果第十八愿的“乃至十念”不是“称名念佛”,而是《阿含经》所讲的十念,或是《弥勒菩萨所问经》所讲的十种慈悲心的话,那我们在场绝大部分人—— 包括我就往生无分了。这样,这个法门跟我们就没有关系了,净土宗就成为自力修行的法门,而不是佛力救度的法门;阿弥陀佛也不是大慈大悲、大愿大力,他的爱 心有限,力量不够,因为他不能救度我们,他所救度的是能做到《阿含经》所讲的十念的人,或者是能做到《弥勒菩萨所问经》所讲的十种慈悲心的人。
同理,如果十念念佛不是称名念佛,而是实相念佛或观想、观像念佛的话,我们同样也不能往生,因为这些我们也做不来。如果是那样的话,也不能显现出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、大愿大力。
“乃至十念”唯有是称名念佛,才能显出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、大愿大力,能够救度我们,令我们往生有分。即使五逆十恶、具诸不善的罪业深重的凡夫,也能口称佛名而往生,何况我们,何况十方所有一切圣凡、善恶众生,怎么会不往生呢!
“乃至十念”的“念”,龙树菩萨以《观经》及《小经》之意解释为“称名”“执持称名号”,而净土宗另一位祖师昙鸾大师在其《往生论注》最后之结论,也简明扼要地解释说:
缘佛愿力故,十念念佛,便得往生。
说明依靠弥陀愿力,乃至十念地称名念佛,便容易往生;之所以称名念佛容易往生,在于完全依靠弥陀愿力。
此“本愿称名”之净土宗根本义,到了素有“弥陀化身”之称的善导祖师,更是淋漓尽致地加以发挥,此若阅读《善导祖师全集》,便可一目了然。
所以,下品下生的这段经文——“如是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十念,称南无阿弥陀佛”,对净土宗以及我们念佛人来说,是非常重要的,可说是我们的生命,是我们往生的根据、往生的保证。
在此略举善导祖师解释第十八愿之文十二则如下:
言“弘愿”者,如《大经》说:
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,
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。
《无量寿经》四十八愿中,
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。
法藏比丘,发四十八愿,一一愿言:
若我得佛,十方众生,
称我名号,愿生我国,下至十念,
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
若我成佛,十方众生,
愿生我国,称我名字,下至十声;
乘我愿力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
若我成佛,十方众生,
称我名字,下至十声,
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
弥陀世尊,本发深重誓愿,
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,但使信心求念;
上尽一形,下至十声、一声等,
以佛愿力,易得往生。
佛说: 一切众生,根性不同,有上中下;
随其根性,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。
其人命欲终时,佛与圣众,自来迎接,
尽得往生。
彼佛光明无量,照十方国,无所障碍;
唯观念佛众生,摄取不舍,故名阿弥陀。
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,
彼佛心光常照是人,摄护不舍;
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。
弘誓多门四十八,偏标念佛最为亲;
人能念佛佛还念,专心想佛佛知人。
弥陀身色如金山,相好光明照十方;
唯有念佛蒙光摄,当知本愿最为强。
极乐无为涅槃界,随缘杂善恐难生;
故使如来选要法,教念弥陀专复专。
法照大师也解释说:
彼佛因中立弘誓,闻名念我总迎来;
不简贫穷将富贵,不简下智与高才;
不简多闻持净戒,不简破戒罪根深;
但使回心多念佛,能令瓦砾变成金。
此界一人念佛名,西方便有一莲生;
但使一生常不退,此华还到此间迎。
弥陀本愿特超殊,慈悲方便引凡夫;
一切众生皆度脱,称名即得罪消除。
如来尊号甚分明,十方世界普流行;
但有称名皆得往,观音势至自来迎。
西方进道胜娑婆,缘无五欲及邪魔;
成佛不劳诸善业,华台端坐念弥陀。
——摘自 HJ上人 《无条件的救度》
上一篇:法义文摘:纵令一生造恶之人,临终如果知道念佛也能往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