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分类> 回向 HJ上人讲演集
《回向偈》:
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,
同发菩提心,往生安乐国。
【1、HJ上人:回向偈的真实涵义】
问:很多人对回向、发愿这两个问题还不明了,请法师开示一下。
HJ上人答:净土法门,不是讲我们回向给阿弥陀佛,不是的!是颠倒过来,是阿弥陀佛回向给我们。阿弥陀佛将他真实的功德回向给我们,能够离开娑婆的轮回,使我们能够到极乐世界去得到真实??成佛。是阿弥陀佛将功德回向给我们,不是我们将功德回向给阿弥陀佛。
一方面因为我们没有真实的功德,我们所修的都是有漏、杂毒之善,虚假、不实之行,与阿弥陀佛涅?的真实境界不相应,所以是不用回向,也不可能有功德回向,所以既不能,也不必。我们不能作到真实的功德,同时,弥陀的真实功德已经完成了,所以不必。这是不必单独回向,也是不用特别发愿的──我们之所以信受弥陀的救度,就是有一种愿生心。从愿生心这一点来讲,也是属于一种发愿的内涵。本来已经具有这一种内涵了,所以不必每一天都再发愿。只是说,如果我们有作早晚课,我们最后就连贯着念一遍“发愿文”,这个“发愿文”就是《回向偈》。在我们每一本书的后面都有这个《回向偈》,这个《回向偈》与一般的回向发愿不一样,这个回向发愿的《回向偈》是:
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,
同发菩提心,往生安乐国。
这首偈完全是弥陀回向。
“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”:是指弥陀的悲愿,将?的功德平等布施给十方一切任何的众生。
“同发菩提心”:菩提心,愿往生净土的心,是净土法门的菩提心。这个法门不必另外再去发菩提心──愿生极乐、体悟弥陀救度,菩提心就在里面。
“往生安乐国”:使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去。极乐世界是个安稳、快乐,没有六道轮回,是个“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”的国土,所以说是“安乐国”。
早课、晚课后面就念这首偈,其它没有特别需要念的回向文,也不需要另外发愿要往生的。我们本来就有这个愿,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。我们领受弥陀的慈悲,就是做功课的发愿,不必每天每天都重复地来告示自己:我要这样,我要这样。如果是那样的话,就表示还是在最初阶段,还没有领受弥陀的慈悲。
领受弥陀的慈悲就是信机、信法。
信机、信法这种信,是很深刻的信,叫做“深信”,深信就是决定性的信。
因此,善导祖师才说:一者决定深信;二者决定深信。 (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,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,无有出离之缘;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摄受众生,无疑无虑,乘彼愿力,定得往生。)
这个信是深信,而且是决定性的。既然一决定,就永恒决定了。在机方面已经决定深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,无有出离之缘,所以才“乘彼愿力,定得往生”、“无疑无虑”。这样的话,已经信愿行统统具足了。
时时刻刻你只要称名,念念之中都是在发愿,都在回向。所以,一句名号里面,都是在流露弥陀回向给我们的功德,呼唤我们让他救度,也都是在流露自己随顺、信顺弥陀的救度,领受他的功德,愿往生极乐世界。所以,声声名号都是在表达这种心,所以说:“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”。
一般要回向龙天护法,要回向什么什么的。其实,在念念称名当中,不祈求、也不知道,自然就有那一种功能。不要我们回向,龙天护法自然就来护我们的法,保护我们。
所以,净土法门是:你只要专称弥陀佛名,自自然然就是在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”。我们学佛的人,不能忘掉父母恩、师长恩、国土恩、众生恩;要报这四重恩,就只有称念弥陀名号。称念弥陀名号,你不知不求,自然就能够超度祖先,就能够庇阴儿孙。我们的心虽然没有想到报答不报答,但是本愿的力量,自自然然就会达到报答的功能。
【2、HJ上人:即使念一句佛号,也可以回向百千万的对象】
问:虽然自己也深信因果,也常听闻上人的引导,朝修行、道业、因果上建立较深的信心,但常为眷属担心,尤其母亲已经九十几岁了,我希望以念佛的方式来回向她,但有同修认为应该回向自己本身的业障,自己的道业先成,再来回向其他眷属。想请问上人应该怎样才是正确的?
HJ上人答:
你和那位同修观点不一样,是因为你们俩对“回向”没有正确的了解。
所谓“回向”并不是说,今天念的一万声佛号,或多少佛号,只能回向某某人,没有余力可以回向其他人,并不是这样。
即使念一句佛号,也可以回向百千万的对象,既可以回向给自己的冤家债主,也可以回向给自己的祖先、儿女、六亲眷属,以及有缘、无缘的众生。
只是回向的时候,要把握重点叙述,如对母亲信仰以及往生的心情;对儿女的教养,是不是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人,是不是能够继承我们的宗教信仰。只要就我们所特别关心的列出来讲就可以了,最后就以“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,同发菩提心,往生安乐国”结束,就都包含在里面了。
人有诚心,佛有感应;人有善愿,天必从之。
“有愿就有缘”,只要我们有那一分真诚、恳切的心想要为对方好,阿弥陀佛都知道,都会尽量满我们的愿,如果我们的愿不能达到,也会重报轻受,阿弥陀佛冥冥之中都在运作着,所以虔诚回向之后,就任凭弥陀的安排、任凭弥陀的运作。
另外,孩子的眼睛都是雪亮的,从小时候到现在,他们的眼睛就像摄影机一样,把父母的三业行为都摄入脑海中,所以他们是看着父母的行为长大的。孔子说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又说:“子率以正,孰敢不正。”我们如果做得端正的话,自自然然会影响他人,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,所以在教养子女方面,以身作则是比较重要的。如果自己没有做好,单单在语言上督促他,这样效果会比较差。
当然,儿女有儿女的福报,儿女也有儿女的业障,有的业障即使父母再怎么神圣都影响不了他,这时候就要借佛力,就是要勤于念佛。
一个勤于念佛的人,即使没有回向给他们,自然这个功德也会庇荫在他们身上。
所谓:
“一人有福,牵带全屋”。一个人有福报,家中大小都受到他的庇荫。
有句俗话说: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。”也就是沾他的光的意思。
又有一句话:“入定山中之草木,牛羊食之毛光泽。”
意思是说,这座山有阿罗汉居住或有人在山中修行入定,来吃这座山草木的牛羊,它们的毛也会有光泽。光是山中有修行人入定就会使得这座山的草木青翠、石头光亮,来吃这些草的动物,它们身上也会有这样的变化,这就说明团体或家庭当中,如果有一个有福德、有功德的人,家人就会受他的庇荫,无形中也会改变家人。
所以, 凡事反求诸己,从自身做起。
(来源:释慧净著《念佛人应有的基本观念与心态?问答》)
(以上为HJ上人问答)
上一篇:HJ上人问答:学佛的目的?怎么回向?为什么没有感应道交?为什么选择净土法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