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分类> 第十八愿讲话 净土宗 第十八愿
第二节 净土宗开宗根源
唯有第十八愿,才是“净土宗”“立教开宗”的根源。如果没有第十八愿,也就没有真正的净土宗。
因为净土宗称为“易行道”,除了净土宗之外,其他各宗各派都不能称为易行道,都是“难行道”,这是龙树菩萨判教之所在。龙树菩萨判净土法门为易行道,是由于有这第十八愿,以这第十八愿为根源。
弥陀本怀
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本怀。所谓本怀就是心中唯一究竟的目的,只有一个,没有两个。阿弥陀佛广发四十八大愿,目的全为普救十方众生,可是只有第十八 愿才能达到普救十方众生的目的,才能圆满阿弥陀佛的本怀。所以第十八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,是四十八愿的根本愿,也是阿弥陀佛真正生命之所在。
释尊本怀
第十八愿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的本怀。释尊所以出世间,意在普度诸众生,而能普度众生的法,即是弥陀救度之法。如果从这个观点来谈的话,释迦牟尼 佛出现在这个世间,说法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余会,最究竟的本怀、最后的目的,就是要宣扬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——也就是这第十八愿。可说“释尊所以出世间, 唯说弥陀根本愿”。
诸佛本怀
第十八愿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本怀。十方诸佛示现八相成道,目的也是在于说法度生,若非说法度生,则不漫然示现。而能彻底广度十方众生之法,即是阿弥陀佛“十方众生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”的救度法门。十方诸佛舍此法,则不能普救众生;十方诸佛弘此法,则能普救众生。
众生本怀
第十八愿是十方众生的本怀。我们十方众生,尤其是末法之世,在这五浊世间,虽然有心修行,但绝大部分都是无力修行的,如果没有这第十八愿,我们就没有得救之道。
第十八愿是我们十方众生起死回生、了脱轮回、往生成佛的大根大本。
十方众生生而为人的目的,乃至学佛修行的目的,就是要信受奉行第十八愿。
十方众生舍此法,则不能往生成佛;十方众生依此法,则能往生成佛。
众生救主
第十八愿对我们来讲,等同是我们的生命,有第十八愿我们就有生命;没有第十八愿,不但阿弥陀佛没有生命,我们也没有生命。如果没有第十八愿,我们即使学佛修行,也没办法脱离六道轮回,尤其是三恶道的沉沦;我们永恒不灭的佛身就死亡了,没办法起死回生。所以,唯有第十八愿才是我们佛性起死回生的救主, 等同是我们的生命,甚至超过我们的生命。我们可以为第十八愿而活,也可以为第十八愿而献身。
因此,凡是念佛人,应先了解第十八愿,重视第十八愿,以之为生命,恃之为救主。
没有这第十八愿,阿弥陀佛不能成佛,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就没有主要目的,而我们众生人生之目的也无从达成。
所以,从这一点来讲,第十八愿既是阿弥陀佛的本怀,也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怀,也是十方众生的本怀,弥陀、释尊、众生三者一致。可见第十八愿的殊胜重要。
超世愿、诸佛之王、光中极尊、不可思议
唯有第十八愿,才是阿弥陀佛超越十方诸佛的地方。因为四十八愿当中其他的愿,十方诸佛或许也有,可是这第十八愿却是十方诸佛所没有的。
有了第十八愿,阿弥陀佛所发的弘愿才能成为经中所说的“超世愿”;也唯因第十八愿,阿弥陀佛才被尊称为“诸佛中之王”、“光明中之尊”;也唯因第十八愿,阿弥陀佛才被十方诸佛赞叹为“ 不可思议”。
大慈大悲,拔苦与乐
唯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,我们佛教所说的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——也就是慈悲,以及“拔苦与乐”,才有它真正的意义。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,那么,佛教所讲的“大慈大悲”、“拔苦与乐”,对十方众生就只能成为空谈。
这个道理是很深的。为什么?所谓大慈大悲,真正称为“大”,必须是无限量的,没有底线的;如果这个慈悲有限量,有一个底线,稍稍有一个条件,那就不 能算大慈大悲了。能够使这个人依佛法来解脱,却不能够使那个人也依佛法来解脱,这种法就不能称为“拔苦与乐”的法。必须是无论圣人、凡夫,出家、在家,甚 至善人、恶人,都能够得到救度的,才能称为“拔苦与乐”。有所不能“拔苦与乐”的话,这个法就不称为大慈大悲的法。
以整个佛教的八个宗派来讲,不论北传、南传或者是藏传,能彻底地、绝对地被称为是“大慈大悲、拔苦与乐”的法门,就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法门。
——摘自 HJ上人《第十八愿讲话》连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