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分类> 六字名号 佛号超胜 念佛胜易
念佛功德
《大悲经》言:
一称佛名,以是善根,入涅槃界,不可穷尽。
一称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所具足的善根无量无边,可以进入极乐国土。
《观经》言:
心想佛时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。
我们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忆佛念佛,当下就是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了,为什么?当下具足无上功德了,相好是功德所生出来的,没有功德,绝对没有那个相好(算命先生给人家看相,如果这个人没有那个修养、福报,就没那个相,相能反映内心)。具足了佛的无上功德——当然是我们内心具备的,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,是在六字名号当中——自然就说了:“是心即是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。”当下念佛,当下就成佛。
《经》言:
若人以四天下七宝,供养佛及菩萨、缘觉、声闻,得福甚多;不如劝人,念佛一声,其福胜彼。
如果有人将小千世界四天下宝藏全部供养佛、菩萨、圣人,得到的福报很多。这么多的福报,比较起来,不如劝人念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
怎么想象都想象不出来了。有人学佛法,搞世间慈善,慈善是不错,但是他不教人念佛,那福报就差多了。所以,《阿弥陀经》讲:“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。”我们能有多少修行供养佛菩萨?我们能拿四天下七宝供养佛菩萨、声闻、缘觉吗?我们不可能。但是即使是那么大的福报,跟念佛相比,劝人家念佛一声,就能超过它!
《涅槃经》言:
佛告大王:假令开大库藏,一月之中,布施一切众生,所得功德,不如有人,称佛一口,功德过前,不可较量。
假如把国王的宝库打开,一个月之内,布施一切众生,这个人所得功德很大。但是,还不如张口念一句佛,念佛的功德大大超过上述功德,不能为比。
你还不愿专念弥陀名号?你真的是丢掉西瓜,拣了芝麻。西瓜和芝麻的差别远远无法形容念佛和布施的差别。
《增一阿含经》言:
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,若有称佛名号,如构牛乳倾,功德过上,不可思议。
四事是指衣服、饮食、卧具、医药,就是生活必需品。把日常用品拿来供养地球一切众生,他们的衣食住行所有的一切,都是你提供的,看看,你的功德大不大?当然很大!但是,如果有人用挤牛奶那么长时间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则其功德要大得多,两者的差别令人无法想象。
为什么这样讲呢?因为那些修行是有为、有漏、有上的,不能作为出离之因,不能解脱。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名号呢,真实、无为、无漏、无上,具有可以到净土成佛的功德啊!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以清净愿心、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所修行来的功德啊!你怎么能跟他相比呢?
《大智度论》云:
譬如有人,初生堕地,即能一日行千里,足一千年,满中七宝,奉施于佛;不如有人,于后恶世,一声称念,阿弥陀佛,其福胜彼。
譬如有人一生下来就能日行千里,他足足走了一千年,你想想看,走了多远!这么一片大地上的宝藏,全部供养佛陀,其功德不如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称念一声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
善导祖师云:
自余众行,虽名是善,若比念佛者,全非比较也。
其他所有的修行,虽然都是善,都很好,但是,如果跟念佛比,就不能相比了。
就好像一间暗室,点一支蜡烛,蛮亮的,挺好的;如果点一盏日光灯,就更好;如果跟太阳光比呢,不可为比千万亿倍。
你修行得再怎么殊胜微妙,如果和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名号相比,“全非比较也”,为什么?念佛是阿弥陀佛本愿之行,其他修行,是众生的随缘杂善,怎么可以相比呢?
庆文大师云:
专称一佛名号,则是具称诸佛名号;功德无量,能灭罪障,能生净土,何必生疑乎!
只要称念阿弥陀佛一佛名号,就是十方诸佛称遍了,能得无量功德,能灭一切罪障,能够往生净土,何必要怀疑呢?
元照律师云:
一乘极唱,终归咸指于乐邦;
“一乘极唱”指《华严经》所言佛的一乘教法,一切教法虽然讲到极点,但是归结到最后,《华严经》“普贤菩萨行愿品”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全部指向极乐净土了。《华严经》都是登地以上菩萨的境界,到最后,就是普贤菩萨的境界了,普贤菩萨劝其他所有的四十一个阶位大菩萨,通通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万行圆修,最胜独推于果号。
这样的修行、那样的修行,最殊胜的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果地的名号。
念佛法门叫做果地法门,“果”是和“因”相对的,因地法门就是在因中修行,慢慢一点点地积累;果地法门,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,把成佛的功德放在六字名号里边,叫做“果”,这个果给我们,从果向因,所以叫果地法门。
这句名号,包含阿弥陀佛因地所有一切修行,那当然万行圆修不能超过六字名号啊。再怎样修行,即使你是大菩萨再来,你也不能超过阿弥陀佛!十方诸佛跟阿弥陀佛比,都还要往旁边退让一截,“诸佛光明所不能及”,何况我们是博地凡夫呢?所以,你所修的功德,和六字名号比,怎么能比呢?当然是完全仰投六字名号。我们所修的,没有功德。
有一则公案,达摩大师来到东土,梁武帝问他:“朕建寺度僧,功德如何?”梁武帝护持佛教,让出家人安心办道修行,几次发心当和尚,大臣几次重金把他从寺院请回,他可以称作是当之无愧的菩萨皇帝了。不料,达摩大师回答说:“并无功德。”一句话,说他没有功德。那我们跟梁武帝比,能比得上吗?
昙鸾祖师在《往生论注》里讲:功德有两种,一者,真实功德,二者,不真实功德。什么叫真实功德?菩萨所修,清净心中所修,没有染污,没有颠倒,没有虚伪,完全顺从法性。凡夫所修功德呢?不顺法性,有乖法本,是染污法、颠倒法、不净法。所谓“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”,本心都没有识到,就像蒸沙求饭,蒸的时间再长,得不到一碗饭,“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”,因地就错了,果就不对应了。我们的心是生灭心、虚妄心、妄想心、颠倒心、染污心,极乐是“清净无为涅槃界”,怎么能够去呢?所以,经过千辈子、万辈子也不能到净土。现在,把阿弥陀佛果地成就的名号给我们,这就是现成的白米饭了,不是用沙煮成的饭。像我们那样所修的东西,通通是沙子。
又云:
况我弥陀,以名接物;是以耳闻口诵,无边圣德,揽入识心,永为佛种,顿除亿劫重罪,获证无上菩提。信知非少善根,是多功德也。
阿弥陀佛以名号救度众生,迎接众生往生净土;众生听闻名号功德、称念弥陀名号,名号当中无量无边的功德,自然进入内心,永为佛种,亿劫重罪顿时消除,必然证得无上菩提。可知念佛是多善根、多福德,不是经中所说的“少善根福德因缘”。
戒度法师云:
佛名乃是积劫熏修,揽其万德,总彰四字,是故称之,获益匪浅。
阿弥陀佛名号,是他兆载永劫积累的修行,把他因地所修行的万行万德浓缩在“阿弥陀佛”四个字里面,然后显露出来,四字也好,六字也好,都是阿弥陀佛本身的万德,所以,称念它,就能获得甚深利益。
用钦法师云:
今若以我心口,称念一佛嘉号,则从因至果,无量功德,无不具足。
现在心忆、口称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嘉号,所有佛法修行的无量功德,没有不具足的。“从因至果”即从因地到佛果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一直到佛果。
嘉祥大师云:
佛有无量功德,念佛无量功德,故得灭无量罪。
我们说念佛灭罪,为什么灭罪?功德能够灭罪障。阿弥陀佛本身有无量功德,我们念佛的无量功德,当然能灭无量的罪。
法位大师云:
诸佛皆德施名,称名即称德,德能灭罪生福,名亦如是。
若信佛名,能生善灭罪,决定无疑;称名往生,此有何惑!
诸佛的名与德相符合,比如释迦牟尼佛叫“能仁、寂静”,这反映他有这种功德,阿弥陀佛叫“无量光、无量寿”,他有这种德,所以叫阿弥陀,“彼佛何故号阿弥陀?彼佛光明无量,照十方国,无所障碍,是故号为阿弥陀”。德能灭罪,称念佛的名号,称扬赞叹佛的功德,德既然能灭罪生福,名也就有这个功能和效果。
如果真能相信佛的名号能够生善灭罪,那么对于“称名能够往生”有什么好疑惑的呢?
宗晓禅师云:
还丹一粒,变铁成金;
真理一言,转恶业成善业。
古代道家炼丹,一粒还丹可以把铁变成金;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能够把恶业转成善业。
“真理一言”就是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除了六字名号,没有真理了,“南无阿弥陀佛”是无量光、无量寿,无量光代表真理的普遍性,到任何地方都存在,不会改变的;无量寿代表真理的永恒性,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得救的教法,这叫真理。不是说佛的正法时代能得救,到了我们末法时代就不能得救——法灭的时候都能得救嘛,所以叫无量寿。
《观经》说,十恶罪人临命终时称佛一口,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他,说“善男子”,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转恶成善。
莲池大师云:
极乐依正,言佛便周;
佛功德海,言佛便周;
一切功德,言佛便周。
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、正报庄严,如果详细地讲,诸佛菩萨出广长舌相昼夜讲说,也讲说不尽。但是,你只要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一句,就完全包括在内了。极乐世界的依报、正报,都收在六个字里边。
佛有无量功德,像大海一样,无量智慧、无量神通、无量光明、无量慈悲、无量法力等等,虽然有无量功德海,只要称念一句名号,通通在里边了。
弥陀万德之名,无一愿不包罗,无一行不体备,无一佛不贯彻。
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,没有一个愿不包含在里边;四十八大愿,愿愿摄在六字名号当中,所有的妙行、六度万行、八万四千法门,都摄在六字名号当中。十方诸佛所有功德,六字名号完全贯彻无余,而十方诸佛都异口同音称赞南无阿弥陀佛名号。可见得这句名号是如何的不可思议。
弥陀乃万德名号,一名才举,万德齐圆,不期于福,福已备矣。
阿弥陀佛名号叫万德名号,所有功德摄在六字名号当中,一句名号才念出来,所有功德就完全圆备了,我们没有期望世间的福报,福报自然就有了。出世法、世间法都摄在六字名号当中了。
持名乃善中之善,福中之福。举其名兮,兼众德而具备;专乎持也,统百行以无余。
念佛是善中之善、福中之福。名号才举出来,一切的功德都具备了。专心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收摄一切修行,三学、六度、八万四千行,没有任何遗漏。
这个怎么领会呢?打一个比方,我国古代是帝王制,一切国土归皇帝所有,身为皇帝,掌握玉玺,一切都得到了。作为一国之主,不需要说另外再去兼任省长、县长,根本不需要了,通通在他的管辖之内。
什么意思呢?别的行法是因地的行法,弥陀的行法是果地的行法,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字名号就好像是帝王一样,其他修行如菩萨、缘觉、声闻,乃至人天五戒十善等,就好像省长、县长,都是部分的。一个是总的,一个是部分的,总的当然包括部分的了。所以,只要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就完全包含在内。
就像这幢房子,我们讲“房子”,是个总体名称,这个房子有门、有窗户、有墙壁、有楼梯,由砖、瓦、水泥等材料构成,但是我们不需要一个个地讲,我们讲“房子”,就全部都包含在里边了,对不对?“房子”比喻总体的名称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砖、瓦、门、窗是比喻分散的行法,是初级的。
只要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就完全包罗。祖师讲的话,完全是从经典来的,不是夸张。前面我们引用过了,“其有得闻,彼佛名号,欢喜踊跃,乃至一念,当知此人,为得大利,则是具足,无上功德。”一念之间得无上功德,所以祖师都这样讲,异口同音。
越三祇于一念,齐诸圣于片言。
这些话讲得都很干脆。按照通途的修行,从发心,踏上修行路,生生不退转,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才到初地,再经一大阿僧祇劫到八地,再经一大阿僧祇劫到十地圆满,然后再经百劫修相好,慢慢成就佛果。这是“三祇”——三大阿僧祇劫。一个劫是多长时间,我们无法想象,何况阿僧祇劫?太长了,太遥远了!所以,圣道修行很难,“久乃可得”,这个“久”不是说三百年、五百年、三万年、五万年、三万生、五万生,是无量劫。
阿弥陀佛成佛呢,不止三大阿僧祇劫,阿弥陀佛修行成佛是经过“不可思议兆载永劫”,他的修行超越了一般菩萨的修行,所以其功德也无量无边。
现在很简单,“越三祇于一念”,一下子就跳过去了,怎么跳过去?“一念”,念什么?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啊!这一念就超过了三大阿僧祇劫,怎么可以想象?这一念的功德,已经跟诸佛平等了。
有人讲:“你们这样讲,就太……,怎么能抓住佛的片言只语呢?”就是要抓住片言只语,看你抓得准不准,你要是抓着枝末了,千言万语也不管用,如果抓住根本了,片言只语能让你解脱生死。六字名号就是六个字,虽似片言,但它能总摄一切,不是割裂的,它是成为一体的。
蕅益大师云:
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,以名召德,罄无不尽。
什么叫“以名召德”呢?名号能召感一切功德。
持名一法,普被三根。摄事理以无遗,统宗教而无外。
“持名一法,普被三根”,持名念佛法门,上根、中根、下根,有智慧的人、没有智慧的人,贤善的人、愚恶的人,通通可以得利益,就好像天空一样,天空哪里不能包容呢?就像大地一样,什么东西不能承载呢?鲜花、清泉能够容纳,毒草、污水同样也能容纳,不管清净、污秽,大地平等对待。阿弥陀佛的愿心“究竟如虚空”,没有分别,所以讲“普被三根”,圣人也好,凡夫也好,凡夫里边,善凡夫也好,恶凡夫也好,乃至三恶道众生,通通在佛的愿心之内。
“摄事理以无遗”,这句名号,事也在里边,理也在里边,没有遗漏了。有人讲:“念佛是念佛,可是道理不明白呀……”不需要懂道理,你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理自然在当中了,毫无遗漏。那么事呢?事也是一样的,往生不是光有理,说“心净则国土净”、“自性即是弥陀”、“没有往生这回事”,这个是偏向理的一边,佛可以讲这个话,我们不能讲这个话,因为佛的理是无碍圆融的,凡夫如果偏于理这一边,事相就落空了。净土有理有事,说能往生,就有极乐净土,就有阿弥陀佛,就能让你去往生,所以,称念这句名号,实实在在有佛、有净土、有往生,往生能成佛,能证悟诸佛平等境界、真如法界,事理完全含在六字名号当中,所以,不要懂得很多,会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通通包含在内。
“统宗教而无外”,“统”是统摄,“宗”是禅宗,佛法讲的“宗”,专门指宗门,“见性成佛,不立文字”,“教”是指教下,天台、华严,种种教理。这一切都在六字名号里边,都包括了,超越性的。
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,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。持佛名者,善根福德同佛无异,则一一声,悉具多善根福德也。
《阿弥陀经》讲:“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。”蕅益大师就解释了,善根之因是什么呢?不是我们自己所修的,是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大愿,作为我们善根之因。也就是说,弥陀的本愿是我们的往生之因。阿弥陀佛因地兆载永劫的大行,是众生多福德之缘。
我们没有福德,可是,阿弥陀佛兆载修行的福德成为我们的福德;我们没有善根,可是,阿弥陀佛五劫思维的大愿(菩提心)成为我们的愿心。佛的愿成为我们的愿,佛的行成为我们的行,这叫“多善根福德因缘”,哪一种修行可以和念佛相比呢?
所以,持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的人,你的善根,跟阿弥陀佛一样,你的福德,跟阿弥陀佛一样,没有差别,“一念具足无上功德”,经典也是这样说的。那样,我们每一声、每一声的念佛,当下都是“多善根福德”,这个“多”已经不是“多少”的“多”了,是无上,是佛的善根福德。
净土法门,三根普摄,绝待圆融,不可思议,圆收圆超一切法门,甚深难信。
蕅益大师赞叹这个法门太深、太微妙了,众生太难相信了。
但是,也可以讲深,也可以讲浅。讲深,连等觉菩萨都不能测其底;讲浅,连我们这样的罪业凡夫都可以简简单单口称名号到净土。深浅不可测量。什么叫“绝待圆融”呢?“绝待”就是绝诸对待,我们凡夫都生活在对待当中、分别当中,比如说“善人能往生,恶人不能往生”,这个叫对待法,有所分别。可是六字名号呢,非善非恶,不是善恶法,叫“绝待”。如果说“多念佛能往生,少念佛不能往生”,这个叫对待法,有多、有少,有比较对待,那六字名号呢?非对待法,非多非少,如果讲“出家能往生,在家不能往生”,出家、在家是相对法,六字名号没有这一切,它叫“绝待圆融”,怎么可以去分别、思量呢?
—— 摘自《念佛胜易》
上一篇:【法义学习】一句弥陀,是佛王、法王、咒王、功德之王
敬请常念:南(ná)无(mó)阿弥陀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