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分类> 三辈九品 极乐世界
问:师父开导的是无差别往生,而经典中讲三辈九品。我们在座各位有追求中辈的,有追求上辈的,是不是应该一概不追求,不管品位高低?
这个问题,也有人问过法然上人。法然上人是这样回答的:三辈九品是释迦佛的方便之说,极乐世界并没有真正的三辈九品,以何得知?“四十八当中所无也”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没有讲到三辈九品。如果真是极乐世界的状况,应该符合阿弥陀佛的誓愿,而誓愿里面没有讲到三辈,也没有讲到九品,可知是释迦牟尼佛诱导众生的方便。
为什么要设这种方便?这是因为众生自己的心本来就有三辈九品。九品是机类,善导和尚讲九品是往生的机类:遇大凡夫,遇小凡夫,遇恶凡夫。善导和尚有这么两句话:“但以遇缘有异,致令九品差别。”因为遇到的缘份不一样,就“人分九品”了。你遇见大乘佛法叫遇大凡夫,遇见小乘佛法叫遇小凡夫,如果遇见恶缘了,叫遇恶凡夫。在善导祖师眼里,我们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凡夫,不是说你一定是大乘,他一定是小乘。你虽然在今天遇到大乘佛法,如果换一个环境,遇见恶缘,你就是遇恶凡夫;恶人如果换上你的环境,遇见大乘,他就是遇大凡夫。靠自己的力量当然不能解脱,所以,九品之人都要念佛,“九品咸令登彼岸”,首先讲九品众生都要念佛。
可是众生在这个世间,智慧很浅短,如果讲往生之后没有品位的差别,造罪凡夫容易起骄慢之心(“造罪的人跟行善的人一样往生,那无所谓了,可以造罪了”),于是,释迦牟尼佛方便遮止,这叫“仰止门”,说造罪之人生在下品,行善之人生在上品。
其实,往生极乐净土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?在《无量寿经》里说了,“皆悉自然虚无之身,无极之体”,“无有好丑,无有差别”,这是经典所讲的。
所以,有时侯讲辈品差别,有时侯讲没有差别,那到底怎样选择取舍呢?应该知道,这三辈九品是释迦牟尼佛所设方便,因为我们众生心中本来就不平。昨天晚上有人说:“如果这样就能往生,心里就太过意不去了……”凡夫眼光就这么短。释迦牟尼佛讲:行善之人在上品。鼓励我们行善。既然念佛一定往生,再鼓励行善,岂不更好吗?
所以,我们懂得这个意思,知道念佛一定往生,同时还知道大罪虽然不能够障碍往生,而小罪也应该谨慎不犯。知道念佛一定往生,而也应当按照佛法的教规尽量行善积德。但是,我们不是把这个作为一个门槛,“你不这样做不能往生!”经典里没有这样讲。我们懂得这一点,能够做到成为善人而来念佛,那就更好了。
你看释迦牟尼佛多慈悲!本来九品是在《观经》里讲的,《观经》是引导什么样的人呢?是引导修行圣道门根机的人进入净土门的( 韦提希夫人先问定观)。而圣道门根机的人,一下子不能给他讲得太突然了,他本来就有种种修行,于是跟他讲:“你修行大乘佛法,你功德大,生上品。”他就“哦,那好”;小乘佛法,功德中等,生中品;那造恶的人,当然功德小,要制止他,只能生下品,也能往生。首先给你安心,然后分成品位。这样,所有九品的人都会觉得往生有希望,也都觉得各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,心里挺安心的,觉得挺不错的。
而极乐世界本身,是无为涅槃的境界,“其国众生多有一生补处”,都是一生补处的菩萨,而且在《无量寿经》二十二愿里也说“超出常伦诸地之行,现前修习普贤之德”,就不是一地一地地修行了,是当下就证到等觉菩萨。“随其本愿”,随你当初的心愿,你愿意寿命长,就可以长;你愿意短,就可以短;你愿意化作阿罗汉,就是阿罗汉。所以《阿弥陀经》里讲了,“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”,那些鸟都和阿弥陀佛功德平等,是佛所化现。那么声闻呢?彼国有天、人、阿罗汉等等,叫“因顺余方,故有天人之名”,那是顺应了其它国土众生的心态,讲有天、有人、有阿罗汉、有菩萨,有种种的差别,其实这都是名相,而实际来讲,皆是“自然虚无之身,无极之体”,虚无之身、无极之体就没有差别了。
所以,是这样随顺我们堕在品辈差别见解当中的凡夫而讲辈品的差别。一旦往生之后,是什么样的境界?还是请各位赶快去往生,回来向大家报告。
——hy寺净宗师父《净土宗略要文讲解》2001于龙口
上一篇:厉害了我的佛!观世音菩萨像随水漂流,一直是站立姿势没有沉没或倾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