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分类> 怎么念 第十八愿讲话 念念不舍 念佛
二、众生念佛
众生——如子忆母,如恋情人。
(一)如子忆母
孟子曰:
“人少,则慕父母;知好色,则慕少艾。”
孩子忆念母亲是什么样子?小孩子早上一睡醒,就要找妈妈;一放学回来,就要找妈妈。这是人的天性。
阿弥陀佛如母忆子,众生如子忆母,这样,众生跟佛就心心相印、感应道交了。我们愿生极乐、系念极乐、怀想极乐,忆佛、念佛的心情,就如同子忆慈母。
(二) 如恋情人
也像怀念情人。怀念情人是什么样子?我当兵的时候,班里有一个阿兵哥是原住民,他文化程度不高,人也很老实淳朴,晚上睡觉看他翻来覆去,问他:“你 怎么不睡,在想什么?”他说在想他的女朋友。工作的时候也心不在焉,问他有什么心事,他说在想他的女朋友。可见他的心心念念都在挂念他的女朋友。
我们愿生极乐,心心念念不忘往生极乐,也像他这样,挂念着对方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爱在哪里,身也会在哪里;即使身不能在那里,心也会在那里。
(三)两情相悦
就如同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,这是从两情相悦来讲的。如果是一厢情愿,就不通了。
而阿弥陀佛和我们是两情相悦的,因为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我们,而且长劫以来都在呼唤我们,我们也是从现在开始忆佛、念佛,愿生极乐世界,这种愿心是永远都不会淡忘的,所以,我们跟阿弥陀佛是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。
(四)机法一体
因为念佛的人,阿弥陀佛的功德在我们心中,我们身心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中,岂不是跟阿弥陀佛是“机法一体”?
“机”是念佛、愿生极乐世界的众生;“法”是救度众生的阿弥陀佛。
一个愿生极乐的人,愿生是真的愿生,不会现在愿生、未来不愿生;而且专称弥陀名号,他的念佛也不是为了人天福报,那就跟阿弥陀佛是一体的,所以称作“机法一体”。
(五)倩女离魂的故事
“机法一体”如果用一段故事来形容就很贴切,这段故事叫“倩女离魂”:
在唐朝时代,清河县的地方,有个人叫张镒,他有个女儿叫倩娘,许配给一个青年,叫王宙。这个倩娘跟王宙也是两情相悦,想要白头偕老。但后来张镒反 悔,把倩娘许配给一个当官的,倩娘知道后心中很悲伤,王宙也很痛苦,但没有办法,只有离开了。王宙是个做生意的,坐船离开,船行走了几公里,晚上靠岸的时 候,听到岸上有人在喊他的名字,一听,原来是倩娘,她舍不得离开王宙,要来跟王宙终身厮守,所以他们两人就到了四川共同生活,生了两个孩子。经过五年的时 间,倩娘离开娘家五年,难免怀念父母,夫妻就一起回娘家探望。船靠上岸,倩娘就暂时留在船上,由王宙回娘家去禀报。到了娘家,见了张镒,王宙就抱歉地说明 这几年倩娘是跟他在一起,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,也为两位老人家生了两个外孙。张镒一听,认为他胡说八道,为什么?因为他的女儿倩娘五年前就一病不起,躺在 闺房里,哪有可能跟他共同生活,又生了孩子呢?王宙说,不然可以派人到船上看看。张镒就派人去看,果然,倩娘是在船上。那人赶紧回报张镒,这时屋内生病的 倩娘一听,就很欢喜地出来,而且来到岸边;同时,船上的倩娘也离开了船,踏上了岸,两个倩娘一见面,就合为一体了,这叫做“倩女离魂”。就是说,她的身体 躺在床铺上,可是她的灵魂却化成另外一个身体。
当然,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们不知道,但这是可能的,也就是说,两个身体却是一个灵魂;好比我们凡夫一个身体,阿弥陀佛一个身体,但其实,两者是一体的,因为阿弥陀佛思念我们,我们也思念阿弥陀佛。
这是有可能性的,而且也确实有这样的事,这个真实的故事比较长,在我的记忆中也逐渐淡忘了。
我曾看过一些日文资料,那是明治时代,大约距离现在一百多年,在日本四国的地方,有一个年轻人经常到京都经商,并和老板的女儿相爱,女方的家长也有 意让他们共缔良缘,而因此就有了孩子。后来,这个年轻人因为在四国很忙,想再过两个月之后到京都跟她完婚。有一天,这个女孩背了一个婴儿前来交给他之后, 就当场消失了。大家不禁觉得奇怪,且议论纷纷,因为婴儿是真实的,可是,大人刚刚明明出现,突然间却消失了,觉得很不寻常。年轻人赶到京都去,询问之下, 才晓得老板的女儿已经去世了,把她的坟墓打开,就看到尸体有生产的迹象,表示她的灵魂带着孩子来归还给他的爸爸。她能够抱着这个孩子,而且远涉海陆三十几 公里,显现出这个身体,跟一般人是一样的,如果她不消失,而是继续住下去的话,岂不是跟倩女离魂一样?那为什么不住下去?因为倩女离魂的这个倩娘还没有 死,但这个老板的女儿已经死了。
(六)与佛同在
见尧于墙,睹尧于羹。
尧让位给舜,舜也很仰慕尧的德行,尧去世后,舜常常思念他,独坐的时候看到尧在墙上,吃饭的时候看到尧在羹中。
我们念佛人也是一样,把家里最重要的地方作为佛堂来供奉佛像,早晚烧香礼拜;或者,自己书桌或书房也供奉佛像,就是希望在行住坐卧中都能与佛同在、跟佛相处。
这是一种自然的流露,就好像情人之间,会在桌上放置着所爱的人的相片。
(七)如切事系心
生死心切,欣厌情深,自能忙里偷闲、闹中取静,
忆佛念佛,念念不舍,犹如切事系心,动静不忘。
“生死心切,欣厌情深”:这个很重要。一个人无论怎样忙碌,可是只要他痛感无常、愿生极乐的话,不论是在苦乐顺逆的境界,不论是在吵闹安静的地方;是清闲的时候,还是繁忙的时候;处理公事也好,私事也好;即使迎宾待客、万缘交杂、八面应酬,都跟念佛不相妨碍。因为忙是身体在忙,忆佛念佛是心在忆佛念 佛,口在忆佛念佛。所以,只怕他没有真愿往生的心,如果真愿往生极乐,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佛;任何工作,只要不动脑筋的时候,都可以念佛,即使上班忙碌八个 钟头,也可以忙里偷闲、闹中取静来念佛。就像文书组,打字工作五十分钟以后,就把灯都熄掉,静下来念十分钟的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这就是“忙里偷闲,闹中取 静,忆佛念佛,念念不舍”。
“犹如切事系心,动静不忘”:什么叫“切事系心”呢?这个可以用一个譬喻来说明。如同一个妈妈,在一天当中某个时段一定要看某个深所喜爱的连续剧, 看连续剧的时候,也一定电话关掉、大门深锁,生怕被干扰。突然间,来了一个紧急通知说:“某某人,你的儿子刚刚发生车祸,现在在加护病房,好像很严重,医 生要请家属立即过去。”乍听之下,犹如晴天霹雳,被雷一击,这个母亲怎么样?立刻电视关掉,没有心思看了,平常出门的话,都要化妆好几十分钟,挑选衣服好 久,这时候,也没有想到化妆,衣服一披,鞋子一套,就赶快搭出租车奔驰而去。一路上忧心如焚,无心欣赏街景,司机跟她谈什么话,她也想理不理的,她的心中 只有一件事:“我这个宝贝心肝到底怎么样了?有没有危险?万一……将怎么办!”她此时的心中只有这焦急的一个念头,这叫“切事系心”。
我们的宝贝儿子是谁?是我们念佛愿生之心,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是我们一生之中最大的事。所以,真的愿生心切,欣厌情深,则忆佛念佛就会念念不舍,而念佛之心是动静不忘,而且不妨碍任何工作的,所谓:
竹密不妨流水过,山高岂碍白云飞。
——摘自 HJ上人《第十八愿讲话》,连载中